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世遗少年说 > 世遗展示 > 正文

世遗泉州遗产点: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2022-06-09 20:01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显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位置】

  在1000多年前,泉州摩尼教徒特地选址在远离城区和海边的深山里,因为摩尼教宣扬“否定现实社会,寄希望于未来”的宗教思想,受到官方的压制甚至打击,所以一直以来教徒活动相对秘密,不敢在官方严管的郡城活动,因此选择在离泉州城区21.3公里,相对偏僻的华表山。一是华表山南连高州山、石刀山、灵源山,北接罗裳山、崎山、八仙山,腹地大,便于结社和活动;二是这一带有“泉南佛国”的宗教信仰基础,便于立足和扎根。

【背景】

  摩尼教系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糅合袄教、基督教和佛教教义创建的,持‘二宗三际’说。为了在世界各地成功传播,摩尼教传经团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采用当地的语言文字翻译经文,以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所以摩尼教经典由古叙利亚文先后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等十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摩尼教主张否定现实社会,通过抗争改变现状,寄希望于未来,符合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凭借着波斯在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10世纪时,已成为风行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摩尼教约公元6-7世纪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疆,后由新疆传入唐朝长安。9世纪,唐武宗废佛运动,摩尼教也受严禁和打击,法师逃避民间秘密传教,其教义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改称“明教”。9世纪,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和信奉摩尼教徒的波斯商人来泉州经商者众多,“番客”们在经商的同时,也把各种外来文化以及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宗教传入泉州。据史书记载,9世纪就有摩尼教法师在泉州传教;10世纪泉州明教与民间巫术相结合,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性质;11世纪,北宋初政府礼遇明教,泉州信徒公开在华表山结社;12-13世纪,明教再遭严禁,转到华表山秘密活动并建草庵;14世纪,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加上元朝政府对各门宗教兼收并蓄,并在泉州设立机构管理明教,明教得以公开活动。1339年,泉州明教徒在华表山改草庵为石室、雕刻摩尼光佛,与泉州佛教、道教、民间信仰进一步融合,开始有偶像崇拜;14世纪,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定天下,以三教范民”。以明教上逼国号,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再次转入秘密活动,从此走向衰亡。15世纪,草庵住山还在庵前的崖壁上,刻摩尼教“四位一体”的“劝念”石刻,说明草庵仍有明教活动。16世纪,明教与民间信仰结合成为村落埔境神,继续在草庵周边传播。  

【特点】

  草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庵为草构,故名“草庵”。元代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草庵崖壁雕刻摩尼光佛造像,并建石室。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具有三大价值特点:一是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具有珍稀性;二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珍贵物证,其与泉州本土文化的融合,体现出10-14世纪泉州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社会特质。三是保存了体现较为完整的摩尼教教义和仪轨的系列物证(“明教会”碗、庙宇、光佛造像、记事石刻、劝念石刻),是摩尼教研究的重要依据。 

【功能、活态特征】

  草庵自建成以来,与当地信仰融合,一直都是当地居民虔诚信奉的寺院,农历六月十三是摩尼公的生日,当地民众都会自发到草庵进行祭拜。15世纪以来,除了在草庵祭拜外,周边社区苏内村等地一直都将摩尼光佛当成铺境神。当我们站在草庵,现在还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幽静和偏僻,周边的历史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  

【重点遗存】

  重点遗存有“明教会”碗出土处、庙宇、摩尼光佛造像、两方纪年具名的记事崖刻、“劝念”石刻,能够完整地体现摩尼教的教义、仪轨,以及在泉州的传播发展和历程。

 

【文物保护碑】

  这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草庵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碑。早在半世纪以前,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就充分认识草庵和摩尼光佛造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予以立碑保护。因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文物价值和保护工作得到国务院的认可,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明教会”黑釉碗出土处】

  1979年,在草庵前发现一古井,清理出一件“明教会”黑釉碗和几十块残片。该碗敞口浅腹,碗内壁阴刻行书“明教会”三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底高0.08厘米,是磁灶窑的产品。几十块残片中,有13片有阴刻“明”、“教”、“会”字样。经考古调查,找到生产“明教会”碗的就是磁灶窑系的大树威窑址,因在窑址出土同样刻有“明”、“教”、“会”字样的残片,说明草庵“明教会”碗系以订烧方式生产,经鉴定年代为北宋。“明教会”碗是北宋摩尼教在草庵有组织的结社活动提供实物见证。

【草庵建筑】

  草庵始建于12世纪(宋代),初为草构,得名“草庵”。1339年改为石构,1932年重修。现存栌斗、梁架的形制、风格为14世纪(元代)。20世纪30年代扩建外檐部分。

【摩尼光佛造像】

  摩尼光佛造像雕凿于1339年,浮雕于庵内崖壁直径168厘米的圆龛上,身着宽袖对衽道袍,结带为扣,盘膝端坐莲花台上,背后有18道毫光。

  1、造像雕于圆龛内,圆龛意在象征日形、月形,与摩尼教崇拜日月的义理吻合。

  2、十八道背光,意在象征“光明”,与‘清净光明’的偈语对应。

  3、其形象与敦煌出土的唐代写本摩尼教重要经典《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所描述的“摩尼光佛,顶圆十二光王胜相,……其居白座,像五金刚地”基本形似,有暗合之妙。

  4、草庵的摩尼雕像白色的道袍与新疆吐鲁番发现的摩尼教壁画一致。

  5、据历史记载,本来反对偶像崇拜的摩尼教在元代合法传播,与泉州的佛、道信仰融合,借鉴佛道造像,创造了“道貌佛身”的摩尼形象。

  摩尼光佛造像成为多元文化一佛共存的奇观,表现传入中国的摩尼教“三圣同一”的思想。

 

【记事崖刻】

  在壁龛的上方左右角有两方非常重要的纪年具名的记事崖刻。

  1、左上角崖刻记载谢店市陈真泽捐钱刻造像和造像年代。

  2、右上角崖刻记载罗山境姚兴祖捐钱建石室一间。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草庵立寺时间、立寺人、摩尼光佛石雕像镌刻时间和石构建筑始建年代最可靠的原始文字记载。

  

【保护】

  石造像石质稳定,且在室内又有佛龛保护,基本无风化威胁。

原标题: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责任编辑:黄丽君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南安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全体代表预备会举
  • 南安市南金小学新校正式动工建设
  • 福建安溪:以学促干 推动非公企业主题教育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专题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青海省震区中小学全面复学复课 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河南四部 小众高级新年寄语唯美简短 迎接2024朋友 首破200万大关 山东一游客在重庆仙女山喜 女子半夜上厕所发现马桶结冰 当事人:第 丰泽区政府主要领导到泉州九中讲授思政课 德化陶瓷系列书籍首发 政见会飙脏话赚流量!台湾少数民族民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