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来,位于安溪县凤城镇文昌社区的江滨花园小区一片忙碌,水管安装、道路翻新、建设公园……一项又一项改造提升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江滨花园小区建成于2003年,与该县其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同的是,该小区的改造提升工程政府“零补助”,全部由小区业委会自筹资金。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溪县聚焦民生实事的难点痛点问题,以高质高效的主题教育成果,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美丽家园。
生活受影响 居民期盼旧家园重获“新生”
江滨花园小区是一个建成21年的老小区,共有10幢居民楼,常住居民861户3000余人,是一个居住人口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
与许多老旧小区一样,江滨花园小区也存在路面破损、排水不畅、管道堵塞外溢、设施老化等现象。尤其供水系统老化,水管爆裂、水压不稳导致经常停水的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近年来,安溪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许多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相继启动政府改造工程,而2003年建成的江滨花园小区,未能列入老旧小区改造,但老旧、破损的配套基础设施,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小区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苏振贵,还兼任该小区业委会主任。苏振贵介绍,老旧小区产生的一些生活难题,让居民烦心不已,很多居民期盼小区能够进行改造治理,让家园重获“新生”。
居民有期盼,社区来实现。今年,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文昌社区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补齐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的短板,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政府零补助 业委会自筹改造资金200余万
小区改造,改哪里?怎么改?居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启动改造之前,苏振贵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调查,召开协商会议,通过开门纳谏、广泛听取意见,排水管道、路面硬化、雨污分流、照明绿化、消防安全等方面列入改造内容并制定改造方案,在社区公示。
“非常期待改造以后的‘新小区’。”小区居民苏财源兴奋地说,这次既有地上路面改造、绿化工程,也有全小区的自来水管、污水管等更新修复工程,还会完善盲区监控增补,看到改造方案正在慢慢变成现实,大家打心底里高兴。
让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的方案出炉了,所需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那么资金从哪里来?据苏振贵介绍,根据改造方案,测算共需要资金200多万元,政府零补助,全部由小区业委会自筹,主要来源为小区的公共收益,包括店面出租、车库出租、停车场收费等收入,同时收取一小部分的小额公维金作为补充。
资金有保障,工程进展很顺利。不少居民出入小区时,还刻意停下脚步观摩施工现场,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对即将改造完成的小区充满了憧憬。居民柯贵丁一直生活在这里,他说:“再过两个多月,就可以在小区散步、跳舞了,这里的生活将更加愉悦、舒适和幸福。”
改造“加速度” 打造“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新模式
近日,走进江滨花园小区,只见挖掘机、破碎机、运输车正热火朝天地对该小区自来水管、污水管、消防管进行同步施工。据了解,“三管”同步推进,既加快施工时间,节约成本,又保障了工程质量与安全。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方方面面,如何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文昌社区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采取“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即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共同发力,三方协同配合、分工合作,推动小区改造跑出“加速度”。
社区居委会做好牵头作用,连接上下部门。“在地下管网改造前,居委会就与住建、消防部门和自来水公司进行沟通协调。”苏振贵介绍,安溪县自来水公司全力配合,制定改造计划、精心组织施工、严把工程施工质量,住建、消防部门也快速响应,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地下管网同步推进,一次性解决。
小区业委会除了“出钱”,还不断“出工出力”。业委会工作人员在工程开始前,列出详细购物清单,前往批发商处询问价格,“货比三家”购买质量好且成本低的工程材料,节约改造成本。工程开始后还化身为“进度监督员”,安排工期进度,解答居民疑惑。小区物业则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严格把关,确保改造工程施工质量。
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通过走访发现,在推进小区改造过程中,邻里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社区氛围日渐和谐。“随着家园一天天变美,乱扔垃圾现象少了,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居民的自治能力增强了,小区环境越变越好了!”小区管理员刘文艺对此赞不绝口。
“以‘改’促变,‘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群众幸福新生活。”苏振贵表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这一项目,江滨花园小区发生了蜕变,居民自治的意识提高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渐形成,不仅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更是为小区由里到外注入了新的活力。(张锦川 章艺涵)